技能考试结束后,考临床执业医师的同学能立刻放松吗?答案是:不可以!无论技能考试结果什么时间出,也无论结果怎么样,时不我待,考生需要立刻忘掉技能考试,着手复习临床执业医师笔试!
那样,怎么样开始下面的复习呢?我想提出两个关键字“做题”和“基础”。
第一,做题——专业课的复习由看书听课阶段全方位转入做题-查书阶段,通过做题来巩固第一阶段笔试复习的成就,将“模棱两可”变成“彻底学会”。
对大部分考生而言,实践技能的复习是从6月份开始的。从年初到5月底的笔试复习,多数考生是以看书为主的,很多要点还处于“模棱两可”状况。突出的表现就是:看书都懂,一做题就不会。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缘由在于——第一阶段的笔试复习主要追求的是进度,来不及巩固要点。因为7月份要考技能,被迫于6月份中断了笔试的复习来筹备技能考试。那样,技能考试结束后,各位考生就需要飞速巩固前一阶段笔试的复习成就,将那些“刚刚有的了解,但又模棱两可”的常识转变成“彻底学会”的考试知识点。
完成这一转变,好办法是什么?就是有针对性的做题。
选择一本适合的模拟题集,开始按章节做题,对答案,将错题对应的要点弄了解,并彻底记住。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达成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习题的演练,将那些似是而非的要点彻底搞了解。大家不倡导从不看书的题海战,但我更反对只看书,不做题的复习思路,后者会叫你没做题的感觉,在考场上没办法将已经学会的常识从容的反馈出来;二是因为第一轮复习以书本为主,二轮复习再看书难免枯燥,越复习心越烦。不如换一种复习办法,通过做题发现问题,携带问题再去查书,如此的复习思路更有针对性,也更富有效率。
第二,基础——基础课的复习要听课、做题并进,以突击的姿态来复习,而不是细嚼慢咽。目的是:达成有效。
多年的执考辅导实践表明:专业课复习到一定量,再想有所提升,困难程度较大——由于专业课的题目相对较为灵活,特别是2025年颁布新的考试概要后,命题思路愈加强调临床综合能力,部分考试试题在权威教程上也没明确答案。所以,一般而言,多数考生的水平在专业课上差距较小,通俗的讲就是,“会的大伙都会,不会的,哪个也不比哪个强到什么地方去”。因此,后阶段的复习,依旧把时间都集中在专业课上,对于提升终的总分而言,效率较低。
而那些被不少考生觉得很难的基础课,倒是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分数的重点。譬如,生理、病理和药理这三门基础课的考试试题数,加起来占总题量的8%左右,已经很接近甚至超越专业课中多数系统(如运动、血液、泌尿)所占的比重。而这三门课的考试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试题答案在教程上基本都有标准答案。在临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复习这类以记忆为主的基础课,也困难遗忘。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复习,大伙必然会有如此的感觉:这类考试知识点并不像大家过去想象的那样不可理解,找到记忆的思路也并不困难。
而且,更为要紧的是,等你真的把这三门基础课复习好,你会发现,内、外、妇、儿等有关的专业课中那些你没能彻底理解的要点,也得到了愈加深刻的理解。譬如:学会了生理中的心动周期和氧合曲线,你就更能了解循环系统中先心病和心率失常与其他那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弄了解病理中的炎症种类,你就真的学会了传染病中流脑和乙脑的辨别;理解了药理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内容,你就能更好的记住其他那部分中关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因此,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建议大伙在基础课,特别是生理、病理和药理这几门课上多花些时间,你会有愈加明显的提升。